第233章 名不虚传(1 / 2)

韩警官 卓牧闲 2393 字 2个月前

职务越高,责任越重。

回到分局,命案没顾上问,税案和打拐案件倒先找上门。

打击经济犯罪中好不容易留住的骨干,前政保大队政保干事、现经济犯罪侦查中队中队长田成,同一位三十多岁的县国税局干部,正守着一堆材料在二楼会议室争论。

经侦中队现阶段主要办理安乐市的税案,看守所羁押那么多安乐市涉案人员,撤出新庵民兵训练基地之后他们一直在局里办公,这样涉案企业的人找过来显得正式一点,并且离看守所近一些。

回来一趟很正常,毕竟这里是思岗乃至整个南港经侦民警的“摇篮”。

事不辩不清,理不辩不明。

与税务部门同志有争论是好事,如果总一团和气,就意味着不存在相互监督。查处经济犯罪案件,说白了就是跟钱打交道,要是你给我面子、我给你台阶,很容易出问题。

换作平时,韩博会让他们争论一会儿。

今天不行,会议室里不光他俩,全县最厉害的女检察官居然也在,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周胜男坐在靠窗位置,翻看案件材料,若无其事的听他们争论。

检察长副处级领导,同张局一样半路出家,调任检察长之前不是检察官。事实上不光检察长,法院院长同样没干过法官,从来没亲自审理过案件。

张局刚上任时不是很懂公安工作,业务上问石局,人事上同袁政委商量,后勤财务问赵东海副局长。

周胜男副检察长,正科级,在检察院扮演着石局在公安局的角色。

业务上的事基本上全交给她,也就是说包括02.28案在内的所有税案,接下来全要由她负责把关,审查起诉。

她级别本来就高,又是监督公安的,韩博不能视而不见,走进来敬礼问好:“周检好,周检,您怎么有空来我们分局的?”

眼前这位去年用dna技术侦办疑难案件,很是露了一把脸。

不过技术鉴定是703生物物证实验室做的,他只是胆子比较大,想到并且敢去求人家帮忙。公安局居然搞得跟凭真本事破获一起极具影响力的大案要案似的,请县委县政府领导,把全县政法系统领导全请过去开“现场会”,想想真有那么点哗众取宠。

有一点必须承认,他多少懂点法律,但也仅此而已。

总之,对于他这个公安局乃至全县政法系统的“新星”,周胜男总感觉有些名不符其实,总认为是县领导和公安局领导给侯副市长面子,捧捧他,把他树立成一个典型。

结果春节过后没几天,他居然顺藤摸瓜查出一起涉税金额超过10亿元的特大案件。紧接着,又揭开东华市东华县某些主要领导玩忽职守、无视乃至纵容县内两百多家企业疯狂虚开出几十亿增值税发票的“共和国第一税案”!

韩打击,这次打掉的不只是数以百计违法犯罪分子,一个市委常委和几个县委常委都要被他打入大牢,正科级、副科级更多。

不是名不符其实,是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侯秀峰有能力,调走了。

他是侯秀峰器重的干部,又凭真本事在政法和税务系统打出了名声,估计在思岗这个小县城一样呆不了几天,何况他现在已经是公安局党委委员,周胜男自然不会在他面前拿领导的架子。

“韩局,我是来兴师问罪的。”

她指了指会议桌上一大叠案件材料,半开玩笑地问:“我们检察院本来就不清闲,你又给我们整出这么多事。光02.28案就把我们搞得焦头烂额,还要审查起诉数百起小案。害我们天天加班,你是不是要给我一个说法?”

“周检,这件事您真不能怨我,更不能来找我要说法。”

韩博跟田成二位微微点了下头,坐下笑道:“据我所知,市领导过来开工作会议,谈到02.28案交由哪个检察院审查起诉,我们县领导主动请缨揽下来的,并且理由非常之充分。您得去县委找谢书记,去找政法委郭书记。”

“你不给县领导理由,县领导拿什么去揽?说到底,你是罪魁祸首。”

“好吧,我错了,晚上请您吃饭,给您赔罪。”

“赔罪就不用了,先办眼前事。田队长,黄科长,韩局是你们专案组副组长兼法制组长,你们先请韩局审核一下,然后再来问我的意见。”

问你意见,你要是懂这样的案件,至于天天跟着专案组么。

说是“提前介入”,其实是在接受培训,是来做接案准备的。

田成对这个总挑公安局刺儿的副检察长没什么好感,翻出一叠材料苦笑道:“韩局,这个案子比较绕头,我感觉几个涉案人很冤,不应该上纲上线。吴科长认为有相关法规支持,应该严厉查处。”

“韩局,我们办理的是特大案件,有相关法规我们就得执行啊,如果不要他们补税,万一以后复查案卷,这个责任谁负?再说,我们跟他们一不沾亲,二不带故,没必要给他们担风险对吧?”

“补税,这是国税部门的职权范围。”

“其中一个人涉嫌‘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且数额巨大,有些情况必须搞清楚,不能就这么移交给新庵国税局。”

周胜男似笑非笑,看样子这个案子比较棘手。

韩博干脆坐到二人对面,笑问道:“说说吧,怎么回事。”

辖区刚发现一具命案尸体,隔壁打拐中队刚才好像又来了一个兄弟省份的同行。

领导很忙,田成不想耽误他太多时间,简明扼要说:“这案子比较绕头,其实就是三家企业,名字太长,我就用张三、李四、王五来代替。张三卖了两台大设备给李四,签订合同,价款100万,票开了,货给了。但是,这李四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确实资金周转不开,只支付定金10万元,收到票货,没下文了。

张三肯定不干,生意人打的就是个算盘珠子,讲究成本和收益,舍不得花钱请律师,不愿意去法院打官司。其实就算打赢官司,执行也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马月。

他很聪明,不知道从哪知道的消息,王五欠李四钱,正好王五货张三也是需要的。于是,张三找王五也上演了一出支付定金20万,拿150万元货不给钱的戏码。当然,这中间过程错综复杂,没我说的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