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杏榜双杰(1 / 2)

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2160 字 2个月前

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十五,京师贡院前人头攒动,黑压压地聚满了等着查看榜单的举子,都想知道自己是否榜上有名。

喧闹的吵杂声中,贡院的大门缓缓打开了,这使得现场刹那间安静了下来,举子们纷纷下意识地向前拥去,想要第一时间知道榜单上列的名字。

在科举体系中会试可谓是殿试的敲门砖,由于殿试只由皇帝钦定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并不淘汰参考的人员,故而只要能考中贡士那么就意味着将成为进士。

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试和殿试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试,称为“复试”。

对那些新晋贡士来说,“复试”是最为重要的一场考试,因为“复试”将把新晋贡士们分为甲乙两等,甲等人数占五分之一,乙等占五分之四。

殿试后,被皇帝钦点为状元、榜眼和探花的贡士为殿试一甲,“复试”中为甲等的贡士为殿试二甲,“复试”中为乙等的贡士为殿试三甲。

殿试的一甲、二甲和三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跟以后授予官职有关,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将授予翰林院六品官职,而翰林院可谓大明士大夫的最高殿堂。

二甲和三甲前二十名进士得以参加庶吉士的考试,庶吉士不是官只是一种称呼,得以进入文渊阁侍奉皇帝,同时接受翰林院翰林的教导,三年后考核,成绩优异者得以进入翰林院正式成为翰林,授予七品官职。

其余的庶吉士将会被分配到科道以及六部担任重要官职,在官场上的升迁远快于其他的进士。

至于没能考上庶吉士的二甲进士,通常得以留京在科道和各部院衙门任职,而三甲的进士大部分都要外放到地方上任职。

故而,“复试”成绩的好坏决定了那些贡士以后的命运。

由于“复试”的时候不再分南卷、中卷和北卷,这使得南卷的贡士得以逐渐占据了朝堂上重要的职务,故而江南出身的东林党和浙党成为了大明朝堂上势力最强大的两大党派。

与乡试的榜单称为“桂榜”一样,会试的榜单也有一个雅称—杏榜,因为会试发榜的时正值杏花开放的时期,故而以此得名。

在举子们期待的注视下,几名拿着榜单的官吏有条不紊地把榜单贴在了贡院门前的告示墙上。

等那名几名官吏走后,被维持秩序的士兵们挡在几米远处的举子们立刻蜂拥地冲了过去,仔细地查看着告示墙上的帮当。

“第一名,李宏宇,湖广襄阳府江口县白河镇人氏!”

很快,告示墙前的人群中有人高声念出了排在榜单第一位的举子的名字和籍贯,不是别人,正是李宏宇,夺得了会试的会元。

“第二名也是湖广襄阳府江口县白河镇人。”随即,另外一个惊讶的声音就响了起来,一名立在告示墙前的举子指着榜单上紧挨着李宏宇名字的“赵鑫”喊道,脸上满是震惊的神色。

轰的一声,现场顿时爆发了一阵轰动,人们纷纷望着榜单上排在最前面的李宏宇和赵欣的名字议论了起来,万万没想到同一个镇子的举子竟然能勇夺会试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由于会试分为南卷、中卷和北卷,故而公布名次的时候也是按照南卷、中卷和北卷的顺序,依次公布录取情况,在告示墙上一字排开。

榜单上的内容是有定制的,上面是考生的姓名,下面是考生的籍贯,这样即便是重名也知道录取的是何人。

因为会试要选出会元来,按照五经取士的原则,批卷官会把南卷、中卷和北卷中五经的经魁找出来,然后三卷中的五经经魁再进行比试,进而选出此次会试的五经魁首,第一名自然就是会元了。

为了彰显五经经魁的不同,会试五经经魁的名字会列在榜单的最前面,然后才是南卷录取名额,接着是中卷录取名额,最后是北卷录取名额。

值得一提的是,南卷、中卷和北卷会试时的考题是一样的,所谓的“分卷”指的是“分卷录取”,也就是按照南、中、北三个区域按所分配的名额录取进士,并不是要考不同试题的试卷。

由于会试前五名是所有参加会试的举子中的五经魁首,故而要想夺得其中一个经魁的难度非常大,要知道竞争异常激烈。

五经魁首中出现两个同省的很正常,这种情形并不鲜见,可是两个经魁来自同一个县这种情形还没出现过。

毕竟一个县通常流行一种经学,故而一个县的举子会选择相同的五经作为自己的本经来研习,这注定同一个县出不了五经魁首。

像李宏宇和赵欣这样,不仅同一个县还是同一个镇的举子,并且勇夺第一名和第二名,这种情形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因此,来自同一个镇的李宏宇和赵欣夺得了杏榜第一把交椅和第二把交椅的事情很快就在京城传播了开来,不仅使得人们啧啧称奇,无不认为此事不可思议。

自然而然,市面上有关此次会试李宏宇和赵欣舞弊的传言油然而生,如果不是两人事先有所准备那么岂能夺得会试的前两名?

实际上,当榜单出来后,史继偕、韩爌和吴亮嗣这会试的三位巨头也吓了一跳,三人万万没有想到第一名和第二名竟然都来自白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