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权内阁事(2 / 2)

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1891 字 2个月前

为了安抚东林党人,天启帝将东林党人孙慎行从外地召回京城,任命其接替孙如游为礼部尚书,以此平息了东林党人的怨念。

表面上看起来,天启皇帝任免的官员是他的圣意,实际上是京城各派系之间激烈争斗的一个结果,是各派系相互妥协后的一个产物。

作为一名少年天子,别看天启皇帝贵为大明的天子,在很多重要职位上都无法随心所欲地进行人事上的任免,必须要听从朝中重臣的意见,谁让现在臣权强势而君权羸弱,这跟店大欺客以及客大压店是一个道理。

不过,李宏宇还是从天启皇帝的这番人事任免中看出了一丝端倪,在朝廷的这番人事变动中,内阁的影响最大,接连调进了两名非东林党的阁员,使得方从哲不至于孤军奋战。

李宏宇作为天启皇帝的授课老师,其官位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虽然他的官职没有变动但却被授予礼部右侍郎的加衔。

这意味着李宏宇一跃成为了朝廷的正三品大员,作为万历皇帝和泰昌皇帝钦定的辅臣,他的官阶确实低了无法跟别的辅臣相提并论,其余辅臣最低的官阶都是正二品。

所以李宏宇这次升为正三品官阶也算是实至名归,无可非议。

另外,天启皇帝还给了李宏宇一项权力,那就是以左春坊大学士的身份“权内阁事”,与钦差一样,属于一个临时性的职务,并没有实职。

所谓的“权内阁事”,意思就是李宏宇以左春坊大学士的身份,辅佐内阁的大学士们处理内阁事务,虽然不是内阁阁员但却有内阁阁员的权力。

天启皇帝此举很显然也是为了平衡内阁内的势力,暗中限制东林党**阁的权势,同时也显示了他对内阁事务的重视。

李宏宇这次以左春坊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并没有引发东林党的不满,毕竟李宏宇并不是内阁阁员,只是天启皇帝派往内阁协助内阁阁员的一个临时性官员而已。

这样一来,也避免了李宏宇违反内阁阁员不得担任部院实职的定制,反正内阁是皇帝设立的,添加一些新规则而且也无可厚非。

尤为重要的是,左春坊大学士历来被视为准内阁大学士,故而李宏宇以左春坊大学士参与内阁事务也并无不妥。

实际上,李宏宇由于常年在外,根本没有时间履行“权内阁事”的职责,故而当他离开京城前往江南后,由赵欣以右春坊大学士的身份代他参与内阁事务中,可谓是天启皇帝在内阁安插的亲信。

不仅李宏宇,赵欣和孙承宗都得以提升官位,其中赵欣的官职也没有变动,但有了大理寺右少卿的加衔,官阶升为了正四品。

孙承宗同时提升了官职和官阶,天启皇帝将其提拔为詹事府的主官“詹事官”,同时有了礼部尚书的加衔,官阶正二品,得以与其他辅臣相抗衡。

随着天启皇帝登基后的一系列人事任免,拥立天启帝有功的东林党势力得到了加强,不仅在内阁中有着绝对的人数优势,而且在各大部院中的话语权也得到了增强。

虽然齐楚浙三党的势力有所损伤,但这些损失完全在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并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说到底,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齐楚浙三党,由于双方根基雄厚,故而谁都没有办法一口气吃掉对方,双方之间的争斗注定了是一场持久战。

对于年轻的天启皇帝来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处置每天臣子们所上的奏章。

虽然司礼监的太监们已经处理完了大部分的奏章,但还有不少奏章需要天启帝御览后拿主意,这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天子来说着实不易,需要听从辅臣们的建议后决定如何处理那些国家大事。

这样一来的话,天启皇帝的思想很容易就受到了辅臣们的左右,而按照惯例应该由李太后来帮天启皇帝对朝臣们的意见做出选择,这样就能维护皇权的威严。

在所有的辅臣中,天启皇帝自然最相信李宏宇了,其次是孙承宗,这两人是他的授课师傅,关系自然比其他的辅臣要亲近。

自从天启皇帝登基后,李宏宇基本上就住在了皇城,以方便辅佐天启皇帝处理手头的事务。

所谓万事开头难,天启皇帝从一个处于呵护下的皇太孙和皇太子忽然之间成为了大明帝国的最高决策人,一时间自然难以适应他现在的新身份,不得不肩负起本不应该他这个年龄所要承担的责任。

很显然,即便是朱由校再聪明,受到过再好的教育,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对大明的军政事务又能了解多少?对大明的现状以及各衙门的运作又能知道多少?

因此,天启皇帝自然对辅臣们万分倚重,很多的事情也都是辅臣的意思,根本没办法做辅臣的建议进行自己的判断,这也是古代为何皇帝年幼时由太后“垂帘听政”的原因,防止君权趁机被臣权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