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子非鱼(2 / 2)

大明的脊梁 烟头不灭 1184 字 2个月前

说是五经其实并不止五本书,一共十三册,这个年代虽然早已经有了刊印有了活字印刷但是因为字体的大小有别说以书的厚度各不相同。

比如在南京方面,南京作为大明两朝之一,文化的交流中心那边的书字迹必须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并且格式等等都有规定。

而在蜀中便不一样。

天高皇帝远,并且地方上都有地方的特色,所以印制而成的书多多少少便有了一些不同。

还有甚者将一些名士的注解也印制其中往往这样的书价格更是不便宜,毕竟知识这东西本就是无价的,人家名士的注解怎可能随意观看?

杨铭其实早就想有这样一套注解,只是一直无缘而已。他的开蒙恩师是刘老夫子,刘老夫子其实也不过是一个童生而已,虽然后来学问猛进大抵也相当于一个秀才罢了,他的见识和学问与李道远这个两榜进士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从学问的程度来看这套五经的价值自然是非同小可,一般这样的书都是世代相传的,毕竟这就是经验,有了这些东西后人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比如杨延和杨公,他儿子便是大才子杨慎,一首临江仙流传千古。杨慎便是状元,与杨延和同朝为官,这其中难道就没有杨延和的指教?

所谓书香世家,这书便是底蕴。一个书香世家的强大与否就是出过多少进士、多少举人,而这些进士举人的多少就直接关系这这些书籍。

李道远能将自己的注解拿出来那绝对是已经将杨铭当成自己的衣钵传人,与子无异了。

杨铭知道这书的珍贵,更知道这礼物之重,当下便磕头道:“恩师大恩大德子乐铭感于心!”

“好了!你我师徒之间何须多礼?”李道远伸出双手将杨铭扶了起来,道:“此去遂州为师本想书信一封给遂州知州,可是听了你的话后为师便改变了主意,这笔杆子里磨练出来的功名才是正道!你且去吧,这煤炭方案的事情你也不要管了,有为师在少不了你杨家的份子!”

这读书人就是这样。

倘若和你关系一般,那便谈人生、谈理想又或者风花雪月,能和你谈到钱财那才是将你视若心腹李道远能如此说杨家想必是没有问题了。

在洪城有一位县尊当靠山不要说被欺负,你不去欺负别人就不错了。杨铭相信爷爷、大伯、老爹他们会过的很好。

拜别了李道远杨铭便回到了客栈。

客栈里张文才和张文娟都早已经收拾好行李了。

这一次张文才破天荒的没有要求独自上路,因为张文娟决定帮小桃红赎身,当时是他考取了童生功名之后。

张文娟之所以去遂州是因为煤炭集团需要在遂州开办一个煤球厂,正好那边水运发达做好煤球运往各地非常方便,她需要过去发展遂州分布的事务。

ps:第二更送上,有收藏的请收藏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