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不想高调(2 / 2)

明贼 五味酒 1705 字 1个月前

“大和尚,卢大人在京城可好?”

介休目光一阵黯然,看起来似极为惋惜一般。

“虽然不似刘宇亮那老贼一般下了诏狱,但时刻都被东厂的探子监视,行动并不自由,如同软禁一般。”这也在意料之中,既然没下诏狱就说明皇帝对卢象升还留着情面,至于处理意见可能便要与朝臣内阁商量以后再做决定。但自刘宇亮离京之后,内阁由杨嗣昌一人把持,而杨嗣昌与卢象升又势同水火,他定然不会轻而易举的就放过卢象升,革职查办恐怕在所难免。

随即李信不由得失笑,自己虽然已经领三品总兵衔,但在朝廷上终究还是无足轻重的小卒子。卢象升的前途他没有能力去操这个心,能将他的命从鬼门关拉回来便已经是实属难得的了。为今之计还是好好盘算一下自身的安慰吧。

想起这连日来接二连三的暗算,李信既恼怒又无能为力,毕竟人家在暗,而自己在明,想安排应对之策都无从下手。

陆九很快清点了当夜伤亡人数来向李信汇报。

“十三哥,今夜一战,阵亡十七人,伤二十一人,其中重伤六人。”

伤亡数字比起大军作战来,简直是九牛一毛,但却听的李信心头滴血,这些人都是从高阳起甚至还在大牢中时便一直追随他的,死一个便少一个,三百人到了现在只剩下一百出头,按照这个速度打下去,恐怕不出一年,就得死个干干净净。

“伤患明日一早都送回京师救治养伤,能继续随军开拔的有多少人?”

陆九黯然道:“一百三十七人!”

这就是他最后的人马了,一百三十七人,他能靠这些人安全的抵达大同府镇虏卫吗?不远处,隐在黑暗中的曾敢默然看着那位在高阳保卫战中大放异彩的明装教习,今夜一战若不是自己的出现,他似乎便有全军倾覆之危机。难道是自己高估了他吗?

一旁的介休拍了一下已经长出寸许长黑发的脑袋,再一次贴近李信,神秘兮兮的道:“小僧在京师的时候,也听到了一些事,那姓曾的似乎极受那姓杨的看重,一连几天都招他前去问话!”

“姓杨的?”

“就是专与卢大人作对的那个,叫杨什么来着?”

介休一时之间似乎想不起名姓。一旁陆九插道:“法师可是说内阁大学士杨嗣昌?”

“对,对,对,就是他!杨嗣昌与卢大人不和,而施主和卢大人有过命的交情,他说不定也会为难施主。姓曾的又已经投靠姓杨的,没准会和姓杨的一个鼻孔眼里出气,到时候……”

一想起大明朝廷内部的明争暗斗,李信便大有无力之感,大明朝的国力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这愈演愈烈的内斗却正在一步步将昔日的煌煌大明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明朝的官场生态很不健康,搞起党争来,不问是非对错,只问亲疏远近。凡是政敌支持的,便一概反对。凡是政敌反对的,便一概支持。在施政意见时刻相左的同时还不惜一切代价,用尽一切手段将对方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全部消灭掉。

而在朝廷中文官的身份便带着天然的政治正确性。反观他李信,虽然出身于孙承宗一系的高阳民壮,但先与曹化淳合作,自己的部下又曾经是东厂提督太监方正化的部下,这种与宦官扯不清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已经在他身上贴了一个明晃晃的标签。

更何况还有皇帝超乎常理的赏识与提拔,一个身上没有任何功名的人初入官场便被加封了职同正三品武官的总兵,虽然只管三个卫所,和镇总兵还比之不及,但却也是一步登天。以这种速度蹿升的武官,在文官眼里他李信身上必然又贴上了一个迷惑皇帝的幸臣标签。

再者,杨嗣昌把孙承宗当做潜在的竞争对手,而李信出身与高阳,身上自然还有着孙系人马的烙印。如此种种因素汇集到一起,掌握朝堂的杨嗣昌又如何会放过自己这个出头的椽子呢?

李信很郁闷,高调不是他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