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心照不宣(1 / 2)

民国大文豪 薪越 1328 字 2个月前

这几天,林子轩并没有闲着,而是观察了一下纽约城的邮筒。

这真是一个好东西,几乎每条大街上都有一个,他想要邮寄《高堡奇人》根本不需要到邮局去,只要买来信封和邮票,封装好放入邮筒就行了。

只是他不会在纽约这么做,要到美国其他城市去完成邮寄工作。

反正他要去一趟好莱坞,就选在洛杉矶吧。

至于小说《蝇王》出版的事情,他交给了彼得逊律师处理。

由于邮轮上乘客的宣传,这本小说在美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加上林子轩出版过两本畅销小说,有了一定的读者基础,不少纽约的出版商都找上门来。

此时以林子轩的名声可以和出版社谈条件了,无论是稿酬还是版税都会有大幅的提升。

这是著名作家的待遇。

林子轩倾向于和大型出版社合作,或者是有实力的中型出版社,因为他们具有完善的销售渠道,能够把小说推向更大的舞台,包括销售到国外去。

他自己就是做出版的,非常了解销售渠道的重要性。

相对于《蝇王》的被争抢,他年前邮寄过来的那套新文学丛书就受到了冷遇。

出版社虽然出版了书籍,市场却反映冷淡,而且出版社并没有给予重点宣传和推荐。

只有少数对林子轩或者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才会购买。

林子轩多年培养出来的读者群发挥了作用,他的小说和戏剧剧本卖出去上万册。

这些读者惊奇的发现林子轩还写过戏剧,似乎很不错的样子。

接下来,冰欣的小说销量稍微好些,无论在哪个国家,读者对于女性作家都怀有好奇心。

文学评论家更为关注鲁讯和郁达浮的小说,在美国,关注中国文学的评论家较少。

这些人写出来的评论都不怎么靠谱,他们从小说中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痛苦的,感情压抑的中国,于是就按照他们对于中国的想象写了评论。

结果就是扭曲了小说的本意。

在这些人的印象中,中国和位于远东地区的其他亚洲国家类似,都是被殖民的国家。

在这些国家,文学带有明显的受压迫和反抗色彩,革命和暴力横行,民众困苦不堪。

这是新文学小说普通存在的问题。

这一时期的新文学小说过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展现中国人的痛苦和无助,悲观和绝望,缺少那种积极乐观的精神。

在中国,普通人之间的善良友爱都是正能量,歌颂真善美没什么不好。

但以鲁讯为首的文学研究会成员都在着力的挖掘生活中的悲苦,以为把这样悲惨的人生展现出来,就能唤醒大众。

一旦有作家歌颂生活,就会被认为是在为北洋政府粉饰太平,从而受到攻讦。

这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创作倾向是这个时代文学的特征,文学和政治离得太近了。

在后世,这种做法叫做上纲上线,把所有问题都提到重大原则的高度。

林子轩的《边城》就被有些人认为是在粉饰太平。

他们主观的认为湘西连年战祸,哪里有那样纯净的山水和人心,不过是一种臆想罢了。

但这些人并没有深入农村里去观察和生活,只是凭着主观经验进行抨击。

反正只要是写社会好的,都是粉饰太平,都是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