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终于引爆(1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744 字 1个月前

正白旗和镶白旗最为精锐的一万骑兵被明军全局歼灭,豫亲王多铎丧命,此事在大清国引发了巨大的震荡,辽东之战的时候,饶余郡王阿巴泰战死,就曾经在大清国引发了不小的波动,此番丧命的是多铎,大清国五大亲王之一,满人权贵的最高层了,这样的结局让,满人权贵是无法接受的。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这句话曾经是满人权贵的骄傲,满八旗的骑兵是天下无敌的,可是血淋淋的事实摆在了面前,多铎率领的最为精锐的一万骑兵,全部覆灭,被明军彻底打败了。

作战总是有胜有负,一次的失败不算什么,但是八旗军与明军、也就是以前的郑家军交战这么多次,没有一次获取胜利,这就让人受不了了。

受最大打击的是皇太极,最为大清国的皇帝,皇太极时时刻刻都想着让大清国强大起来,这个目标曾经是那么的真切,以至于皇太极都能够看见和摸到了,可是转瞬之间,郑家军的崛起,让这个目标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

皇太极感受到了巨大的危险,他要想法设法让大清国快速的强大,躲避来自于大明朝廷的进攻和围剿,此番派遣多铎入关劫掠,也是想着让大明朝廷头疼边关,甚至调集大量的兵力前往大同、宣府、榆林甚至是宁夏等地驻防的。

没有想到这样的决定,招致的是更加惨痛的失败。

多铎丧命,皇太极伤心,看不到大清国的未来,皇太极更加的焦虑。

比皇太极更加伤心的是睿亲王多尔衮。

亲弟弟就这样走了,多尔衮无法接受,他与多铎的关系亲密无间,被誉为刺头的多铎,也就听他这个哥哥的,尽管说多尔衮仅仅比多铎大两岁,不客气的说,在多铎的心目中,他多尔衮的地位完全超过了皇太极。

多尔衮伤心欲绝,他不明白,为什么一万最为精锐的满八旗骑兵,会被明军全部剿灭,为什么骁勇的多铎没有能够撤离,尽管说明军骁勇,但也不至于到那么厉害的程度,若是两军面对面厮杀,绝不会出现如此的情况。

多尔衮内心对皇太极的怨气无限增强,甚至对代善和济尔哈朗也有了不好的看法。

大清国的情况,多尔衮是清楚的,他不可能去挑战皇太极的权威,也不可能公开的与代善和济尔哈朗等人交恶,不过他有着自身的办法,发泄内心的怨气。

多尔衮对于丰镇之战,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在得知了战况之后,多尔衮强压内心的悲痛,开始搜集各方面的情报,对丰镇以及察哈尔右翼前旗的地形有了清晰的判断,作为身经百战的满人,多尔衮认为多铎的失败,有着太多无法解释的地方。

时间到了三月,多尔衮终于从某个特殊的途径,获取了整个战斗的过程。

丰镇之战,是在极为恶劣的气候之下展开的,风雪加交的气候,绝不是适合征伐厮杀的气候,而且丰镇处于大漠之中,其地形条件本来就非常的恶劣,多铎率领的骑兵以及进入到丰镇,此刻明军突然进攻丰镇,而且是在大风大雪的情况之下,这听起来好像是神话。

难道明军疯了,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之下发动进攻,万一不能够成功,岂不是全军覆没的结局,还有一点,明军为什么会突然进攻丰镇,凭什么在多铎刚刚进入丰镇之后,就知道八旗军要进入大同劫掠厮杀了。

明军如此的行动,只有一点可以解释,那就是多铎的行踪早就暴露了,明军是掌握了真实的情况之后,提前在丰镇四周设伏的,如此情况之下,就算是天上下刀子,明军也要展开对丰镇的进攻。

多尔衮很快想到了一个可怕的情况,那就是明军很早以前就知道八旗军将要劫掠大同的事情了,这应该是皇太极与诸位亲王商议之前,因为皇太极与济尔哈朗、以及他多尔衮商议之后,多铎立即率领大军出发,行军的速度很快,沿路根本没有耽误时间,明军若是这个时候获知情报,应该是来不及做出详尽准备的。

应该是代善在辽东的商议失败的时候,情报就泄露出去了。

多铎率领八旗军骑兵前往大同的事情,知道的人极少,多尔衮所掌握的情况,只有皇太极和济尔哈朗知道此事,当然皇太极和济尔哈朗是不可能将情报泄露出去的。

多尔衮尽管感觉到皇太极对他的戒备,因为多铎和阿济格的关系,他们三人以及组成了一个团体,力量逐渐的强大,但皇太极绝不会采用此等的办法来对付他们兄弟,多尔衮了解皇太极,知道皇太极做事情有着自身的底线,皇太极所做的一切,有维护自身权势的尊严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为了大清国的未来。

济尔哈朗更不可能泄露消息了,大清国几乎所有重大的决定,济尔哈朗都是知晓的,从未有过泄露情报的事情出现。

多尔衮百思不得其解,他最大的疑惑,就是明军为什么会如此精确的做好一切的准备。

大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