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了不起的事(2 / 2)

超级能源强国 志鸟村 3079 字 2个月前

大华的供应商倒是欢欣鼓舞,不管是排在外面的,还是有幸在主席台出现的供应商,都会将目光放在一群又一群的高官身上。

同样是官员,发改委、计委等超实权部门的中央高官的价值,在商人眼里是霸王一般的存在。相比之下,非属地的地方官以及不相干的部门领导,就不怎么落入他们的法眼了。

苏城也尽可能的多安排几名大华的供应商在主席台上,让他们有个混脸熟的机会。

能上台的,自然是感激备至。

在张超的供应链整合策略下面,大华供应商对大华的依赖度是与日俱增,一荣俱荣的概念也愈发深入。

特别是经过了前段时间的信任危机以后,留下的供应商与大华的关系更加密切,这并不是说他们只有大华一个客户,只是大华在他们的经营占比中日益提高。

一家工厂,即使每年有1亿元的销售额,但只要大华的订单超过3成,利润超过3成,那这名供应商就几乎无法离开大华实业的体系了。因为厂房、设备,以及工人的人工等投入是固定的,一些设备和厂房甚至是专门为大华实业所设计的。如果离开大华实业的体系,不仅无法回收这些成本,而且要承受持续的成本压力。

他们总不能拆了厂房,卖了设备,辞掉多余的工人……即使狠下心来这样做,短短的空档期,也有可能让脆弱的工厂破产。

另一方面,许多供应商并非是直接供应大华实业的。他们的主要订单,也许来自大华实业的供应商的供应商。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他们更像是大华实业的一个外部工厂。

事实上,一些自主创业的大华人,往往都会选择这样的角色开始自己的拼搏生涯。

比起大华自己的工厂,这样的供应商的稳定性要略差一些,但在产能和质量方面,并不会有所逊色。一些为自己而工作的创业者,所能迸发出的热情,足以令普通工人羞愧。

苏城对供应商的支持,从仪式的位置就能看出来。

然而,除了一些大型国企的领导,对自己和民企老板的位置相同而有所不满以外,并没有人真的去关注这些。

大家的眼睛,都盯着面前那艘平凡乌黑的散装货轮。

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的调子中,船只缓缓滑入水中。

十几名工人站在船尾,面对下方的欢呼,激动的挥手。

他们是选出来的优秀工人代表,虽然是很老派的称呼了,但在荣誉感的获取上,现代和过去并没有什么差别。

来自新加坡的李嘉文等人,或热忱,或振奋,或激动,或狂热,或崇拜的望着轻触水面的新船。

他们的身侧,就是荣尚国等中船领导。

有黄有白又有黑的外籍工程师的目光,落在荣尚国的眼里,五味陈杂。

通过这些人的眼神,中船人仿佛才恍然醒悟到,6个月造出3万吨的新轮,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奇迹落在了身边,总是容易被人所忽视,总是容易被人看作是理所应当。

然而,奇迹终归是奇迹。

它的独一无二,它超越时代的特性,终归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对船业人士来说,这么短的时间,这么漂亮的一艘船,无论如何赞美都不为过。

“一定要抓住机会,拿到这项技术。”荣尚国捏紧拳头,仿佛在下定决心。

“啪”

“啪啪”。

照相机快门的声音,清脆而流利。

荣尚国向后看了一眼,发现是个穿着打扮很时髦的年轻记者。

没等他回过神来,对方先小跑过来,一个深鞠躬,喊道:“您好,我是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菊池重,能采访您吗?”

外国记者!

用的是中文。还挺熟练的。

荣尚国知道《朝日新闻》,这是日本有名的左派媒体,在政治上比较亲近中韩,前段时间,还得到过中国政府的某个奖项。

没想到这就见着了。

93年的中国人,还没有拒绝媒体的意识,何况,会说中文的外国人,本身就让国人充满好感。荣尚国整了一下西装,就笑问:“你要采访什么?”

“您对大华实业用6个月的时间,以创记录的方式,造出了3万吨的轮船的事情,有什么感想?”菊池重问的中规中矩,他毕竟是外国记者,不是特别在意中国的行政级别。

荣尚国听着“感想”一词,脑袋里也转悠了起来。

不知怎的,他突然想起了另一艘船。

“东风”号远洋船!

东风号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于1960年4月15日。

荣尚国永远记得那一天。

那一天的欢欣鼓舞,那一天的载歌载舞,那一天的浓烈甜蜜。

那一天,是江南造船厂最荣耀的日子。

那一天,荣尚国20岁,还是设计科里的小年轻。

因为有一个中专学历,刚刚进厂的荣尚国,就有资格参与船只的设计和生产。从58年到60年,荣尚国几乎没怎么休息过。

但心中的痛快,是无与伦比的。

当年的中国,面对高精尖的远洋货轮,设备、技术都有所欠缺,就连造大船用的场地都没有。

300多项技术革新,就是300多道关卡,一道一道的闯过去,不知熬白了多少头发,熬花了多少只眼睛。

压力、痛苦、怀疑、愤怒、畏怯……各种心思交织在一起,缠的每个人都焦躁不安。

一切的一切,在4月15日那一天,释放了出去。

荣尚国至今还记得,自己想要飞身扑在东风号上,永远都不下来的依恋。

就像是眼前这些工人吧。

荣尚国突然意识到,大华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两项革命性的技术,不管有多简单,要将它们用于实践,都会遇到无数的问题。

哪怕是叠一艘纸船,也有好多的讲究,何况是建造一艘万吨巨轮。

当年的江南造船厂,头顶着国家科学技术发展10年规划重点项目,借用举国之力,调动全系统的财力和人力,用了两年时间,方才打破了中国船业的记录,完成了千吨船到万吨船的跨越。

大华实业,一家私企,就凭着自己数年的积累,竟然完成了中国船企不敢想象的技术革新……“他们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荣尚国不禁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菊池重将这句话,认真的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读了一遍,觉得很有气势,高兴的道:“我可以原话刊登吗?请问您的职位和名字是……”

荣尚国的秘书,见他没有反对,代为回答道:“这位是江南造船厂的总经理荣尚国先生。”

“江南造船厂的总经理?哦,太好了!”菊池重一下子乐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