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金母鸡(1 / 2)

超级能源强国 志鸟村 1886 字 2个月前

苏城的笑容稍微有点奇怪,颇有些看好戏的样子。

严海斌心里咯噔一下,弯腰就去看旁边机器的铭牌。

这是一台固化烘箱,像是放大的保险箱,和一间小房间似的,全部用合金制作,占地10平米以上,高度超过2米,旁边还有一个冰箱大小的独立控制台,控制台的上半部分全是机械按钮,并且镶嵌着四小一大的五个仪表,一看就很有范儿。

别的不说,这么大的一台机器,就算是卖废铁都要卖不少钱的。

不过,826所的家底也不薄,当年从老毛子那里买来的大家伙,一个比一个费料,国产仿制的设备也没有精细的,都以经久耐用著称,这样的大机器,严海斌记得的就有七八台。

定了定神,严海斌绕着固化烘箱找铭牌。须臾,在右后方找到了一块巴掌大的铭牌,上面全是外国字,不是英文也不是俄文。

进口货!

还得是欧洲的进口货。

虽然不懂外语,见多识广的严海斌,还是能分清日俄英韩四种文字的区别的。

同样,他也知道各种进口货里面,欧洲货的价格向来是数一数二的。

严海斌的心脏剧烈的跳动起来,乔装镇定的站起来,笑道:“我当是怎么回事,外国的东西确实好,一代又比一代强,不过,咱所里的旧货也不差。”

826所也只有旧货了,七八十年代的苏联和东欧机械,就是他们所的主力军,80年代的美国货可以算是高档珍品了,即使是采购的国内装备,少说也有四年工龄了。

苏城面上看不出表情来,只是一个娴熟的微笑说:“严总多看看,王赟做的这套工艺流程里面,用了不少的新技术和新思路,也采购了不少的新机器。我当时签字签的手软,826所要是能土法上马,倒是真能降低碳纤维的成本。”

这么多外国公司的代表云集大华实验室,就是因为大华的碳纤维够廉价,所以说,降低成本,这本身就是碳纤维的极重要的研究方向。如果826所有这样的技术他们又何至于到大华来摘桃子,挖了桃树还差不多。

严海斌听出来了,装没听见点了点头,就故作昂然的模样去找吕所长了。他大话都说出来了,非得弄清楚,以826所目前的机器设备,再加技改资金,能不能生产碳纤维。

从几个白皮彩毛的老外身边挤过,严海斌一把抓住吕所长瘦干干的胳膊,就把他从人群里给拖了出来。

因为拖的急了吕所长的发型都乱了,不满的道:“我正听人家说生产流程呢。”

“等会再说,你看看这些机器,哪些是咱们有的哪些是要采买的,得花多少钱。”

严海斌粗着嗓子,声量不高却让吕所长一个激灵皱起了眉。

察言观色也算是军队小头目的绝技了,什么时候高喊“保护完成任务”,什么时候低眉顺眼的卖萌耍憨,没有几年的功夫练不出来。严海斌这个转业干部自然是毕业出师了的,一看吕所长的样子,就知道问题来了,直接问:“差多少钱?”

“我说不上。”吕所长露出点不好意思。

“说不上是多少?”严海斌平心静气的问。

“有几样机器我也没怎么接触过,咱国内也不产。”吕所长接着解释道:“我了解的碳纤维的生产工艺,和大华用的不太一样。”

这是严海斌第二次听“生产工艺”这个词了,想想苏城的话他倒觉得吕所长说的是实话,于是把苏城的话重复了一遍,道:“我估摸着,缺的设备肯定是不老少,用钱买不实在你说说,哪个所哪个厂有这些东西能借来不?”

他挂着总经理的头衔,做的是军代表的工作。

吕所长苦笑:“借,找谁借?”

研究所缺粮不是昨天今天的事了,别说购入机器,各家连设备维护都难以支持了,怎么会把自己舍不得的设备借给别的研究所用。

严海斌没办法了,回头看了眼,小声道:“不行就让汤处长出面,大不了,咱们赚了钱以后,把淘汰的旧机器送两台出去。你先看一下机器的铭牌,弄清楚情况。”

“好。”吕所长紧张的跑来跑去,一会踮脚看上面的铭牌,一会儿撅着屁股看下面的铭牌,活像个猴子似的。好在外国人都被王赟的讲解吸引了,也没人关心某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人。

汤处长等不住了,慢慢走过来,问:“什么情况?”

技改资金和转型的名额编制等等政策性的东西,都掌握在汤处长手里呢。不过,帮助826所转型,也是汤处长的工作。

严海斌前面保证的“七成把握”余音未散,他只当没发生过,说道:“我们想把大华用的设备记录一下,回去做个比较。看情况,我们所的设备还是比较落后的。”

“有多大差距?”

蹭了一身油污的吕所长此时回来了,痛声道:“差距很大,大华进口了很多的外国机器,我看有德国的,有法国的,还有美国英国的。许多设备的参数,都比我们的高了一大截,不换装,这个碳纤维怕是做不成。”

“技改资金不够?”

“怕是要多申请一些。”

“要多少?”

严海斌瞅瞅吕所长,后者一咬牙,道:“最少得1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