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线战场上的卡迪西亚城内外都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着,而大唐东线的战场上已经被胜利的曙光所覆盖,从贞观十年年初两万军队北上抵抗高句丽侵犯军,一直到贞观十一年七月初十万军队撤离倭国本土,将所有的战果和未完成的事业交给紧随而至的六万驻扎军,把一个崭新的倭州留给了他们,带走了所有倭国原本的不稳定因素。
撤离计划是从大唐军队来时之路一路回去,顺便巡视一下那些刚刚被占据的新近领土,以防宵小之辈在大军离开之后蠢蠢欲动,顺便宣扬大唐军队军威,让这些新近占据的领土更加稳固,此次大战一年有余,先后消灭两个部落,四个国家,拓土何止千里,还得到了一个出海航队的绝佳中转站,更得到了数之不尽的奴隶和新的人口。
李二陛下对这一次的东征之役可以说是惊喜惊喜再惊喜了,前隋三征高句丽,前后动员兵力和运输民夫不在百万之下,却依然拿高句丽没有办法,还丢了皇位和性命,但是大唐靠着不到十万人的陆海军联合军就把高句丽给弄得四分五裂,彻底灭亡,而等到了苏定方的三万军队抵达之后,大唐的十万东拼西凑的军队直接就把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国给灭掉了。
再往后,渡海远击倭国,几个月之内就把倭国灭掉了,这就等于是立下了不知道多大的功劳,建了多么大的功业,所以一战打完之后大家都在嘻嘻哈哈的恭祝苏公爷的诞生,要直接赶超自家大兄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公爵,把杜荷甩在身后,让杜荷慢慢去追吧!苏宁表面笑得很开心,心里头有些忧虑,看着秦琼的眼睛,苏宁甚至觉得有些头疼。
不管李二陛下如何睿智开明,不管大唐天下如何辉煌,这天下始终是李家的,是李二陛下的,李二陛下没了那就是李承乾的,一代传一代,代代不断绝,直到大唐完蛋了为止,然后换作另一家皇帝来管制天下,这天下还是人家家的。
你说你要是在一个民选社会里面,你立下大功了那你就是国家英雄,你也威胁不到谁,甚至你也可以当国家元首,更进一步,比如美国二战名将艾森豪威尔,虽然他的总统做的不怎么样,不过至少不用担心会有什么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发生。
可是在皇权社会里面,那可就真的是一种灾祸了,立功立的太大了,那肯定就有问题,皇帝肯定要猜忌,要么就是自己加油推翻皇朝另立新国,要么就是做权臣,要么就是死,没别的路可以走,诸葛亮那是例外,碰上了阿斗这么个会装糊涂的家伙,霍光不也是被族灭了吗?伊尹之说另有他论,到底怎么说没有定论。
苏宁没兴趣做权臣,也没有兴趣推翻李家皇朝,你说要是个民怨沸腾的皇朝,估计苏宁都不会是第一个站起来反抗的,但是这个李家皇朝目前处于稳如泰山的态势,没有人有办法推翻它或者动摇它,李二陛下太厉害,将一群豪杰玩弄于鼓掌之中,谁都没办法和他对抗,谁的功劳也没有他大。虽说如今大唐的版图已经扩充了一倍多,但那也是在他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
不得不说,李二陛下的皇朝是有民主的基础的,比如皇帝本身就是个胸襟宽阔的人。
所以那么多大将功勋旧臣才有自己发展的路途,没有遇到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那种事情刘邦做了,朱元璋也做了,两个开国之君深为人所诟病,李二陛下没有,李二陛下一直没有做那种事情,倒是李治为了巩固权力和地位做了不少这样的事情。
可李世民终究还是皇帝,苏宁还是臣子,臣子的才能好,那可以得到嘉奖,聪明,会做事,那会当大官,但是从来不犯错,估计会死得很难看,秦琼的话一点儿错都没有,别人恭喜苏宁要做大唐最年轻的公爷了,苏宁还在暗暗的着急,怎么着也应该是苏定方先做公爵,然后苏宁再过个几年才可以。
现在就做了,未免有些太过早了。
这路该如何走呢?
这是一门科学。
从登陆之后,苏宁就在思考自己之后应该如何度日,看了看被自己攻打下来的这片土地上的建设大潮,还有自己定下的计策的成效显著,苏宁越来越觉得自己心急了,要完成那个设想,走出第一步是不够的,第一步走好了,接着还要走第二步,第二步走好了,还要走第三步,这种事情真的不能着急,着急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
现在发展的好,做得好,成效很好,但是自己却不太好。
估计李二陛下也在那里头疼,头疼这个问题,但是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李二陛下应该一样也觉得为难,也不知道他能和那些文臣或者是长孙皇后商量出个什么所以然来,这肯定是需要考虑的,需要考虑很多的事情,不能做出什么很突兀的决定。
反正这之后要好好儿的陪陪家人,陪陪妻妾,陪陪一双儿女,陪陪母亲和小妹,母亲年事已高,渐渐的看得出苍老的痕迹了,岁月在母亲身上留下了很多的印记,对于苏宁而言这是很忧伤的,至于小妹,也是个快要二十岁的大姑娘了,这些年看着她一点点出落的如同出水芙蓉一般,苏宁也在考虑她的未来。
生意可以继续做,事情可以继续弄,但是家人是不得不嫁的,至于嫁给谁,苏宁还没有决定,不过苏宁也想到了当初和杜荷的打赌,苏宁自己有点看走了眼,没想到杜荷真的就成就了那么大的功劳,别说灭一个国家了,他都灭了七八个了,整个西域被他打得服服帖帖,最后直接就完全灭亡了,整个西域那么大一片土地全部都是他打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