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全新队伍(1 / 2)

胜利十一人 苏小蒙 2156 字 1天前

安荣手里拿着一张名单,递给了郭凡,郭凡翻来覆去看了很久,有些疑惑的问道:“荣子,这就是你的新一届国奥队队员?”

安荣道:“初步预计是这样。当然只要我们能去得了伦敦,最后的十八人大名单肯定还是会发生变化的。”

“怎么这里面的人,我大多都没听说过?”

“很正常,我本来就是找的很多新人。这份名单里面,没有一个海归队员的。”

“虽然我不知道你到底在打什么算盘,但我还是相信你。”郭凡把名单递给了他:“你是不是打算带他们去打热身赛了?”

“是的,目前这份名单我还没有对外公布,但是我想先向你确定一下,如果我想去带队热身,你能不能把球队所需的资金安排得下来?”

“这没问题,吴世维那个家伙是完全不想管国奥队的事情了,你去打热身赛,我是可以安排得了的。呃……你什么时候去?要尽快安排吗?”

安荣笑了笑,道:“不用那么急,你慢慢安排,一个月之后安排都没问题,我连基本训练都还没有开展呢。这份名单上的人很多在俱乐部都不是绝对的主力,预选赛离现在只有不到两个月了,我需要这些球员赶快熟悉起来,不然比赛怎么踢!”

“等等,你刚才说,他们都不是绝对主力?”

“对,有些甚至根本打不上比赛。”

郭凡纳闷了:“那你招他们进队做什么?”

“我自有我的原因。郭凡,你要相信一点,全中国打不上比赛的年轻球员很多,但我只选择了他们,就说明他并不是因自身能力才踢不上比赛的。就好比刘建伟和唐凌,他们到了我手下才打上主力,而且表现很不错,和阿曼的第二回合你也看到过了。”

郭凡沉默,安荣的确说得很有道理,全国那么多球员,在板凳上虚度年华的一大把,为什么安荣偏偏选了名单上的这些人?只能说明这些队员有吸引他的地方。

“好吧,荣子,我帮你安排热身赛的事,你等我的消息吧。”

有了郭凡这句话,安荣也在第二天很放心的对媒体公布了新一届的国奥队名单,并将他集合起来。媒体和球迷们一见这名单上的名字,顿时二丈和尚摸不着脑袋了。

这都是些什么狗屁玩意儿?

虽说安荣解散了上一届国奥队,扬言要重新组队,可是,也不至于招一些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人吧?这些人里面除了在和阿曼队的比赛中出过场的黄宇、唐凌和刘建伟以外,其余的队员大家都不认识,安荣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他认为靠了三个新人杰出表现后,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国内足坛的新人身上了?

若真如此,那么安荣就是自掘坟墓。而安荣还真的就是打算以这些年轻且又未知姓名的球员作为新一届国奥队的班底。

不过媒体不会放过他,有记者就在报道中称:“在这份名单里面,我只认识五个人,一个是伍磊,一个王小雷,还有三个人是黄宇、唐凌、刘建伟,除此之外,剩下的二十五个人我一个都不认识,甚至都没听说过。”

也有记者说:“安荣是不是有些高估自己?这帮人再加上几个海归队员,难道就能带着国奥队去伦敦了吗?要真是这样,还不如就用以前的那些队员。”

记者的话很客气,对安荣在人员选择上的不满也只是很婉转的表达出来,可球迷就不一样了,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安荣你脑子有病吗?这都找的什么人?”

“通过了阿曼那一关,安荣的脑袋估计给烧坏掉了,才找了这么些人过来。”

“是不是在黄宇那三个小毛孩子身上尝到了甜头,干脆全部找新人了?”

“安荣,你还记得自己姓什么吗?”

球迷的语言不会对他客气,还有一些前国奥队队员也表示,对这份名单完全看不懂。

昆明海埂训练基地。

这里是中国两大训练基地之一,另外一个是香河。海埂见证了中国体育尤其是足球事业的发展历程,在1975年便投入了使用。海埂训练基地海拔1888米,气候温暖如春,很多球迷在这里留下一代又一代的难忘回忆。

然而,也正是在这个地方,中国足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诞生出海埂集训一类的“中国特色”,并随着中国足球一次又一次走向世界而未果后新招百出。即使在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以后,那啼笑皆非的12分钟长跑、限薪令、转会摘牌制等等,这一系列带有政治手段的强制性管理色彩仍旧层出不穷。

不知道这种用政治的方法来管理足球运动算不算中国足球的失败。

安荣现在就在这里,他刚把那些报纸扔到了一边,上面全是对他的批评和质疑。对此他早就猜得到了,不过媒体对他不能造成什么影响。报纸他可看可不看,眼不见为净的办法有时候还是很有用的。

但有一件事让他想不通,那便是足协主席吴世维竟然在今天上午给他打了个电话,还不是打的他办公室,是打的他手机。电话里吴世维质问他,这国奥队的名单是个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