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婉在心里犹豫了好半天,才低声问道,“三弟妹,婆婆……她……经常这样对你吗?”
虽然她才嫁过来没几日,但也看的出来何氏对姚氏并不怎么好的样子,总是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反倒是王氏,何氏让她做什么她总是推三阻四的,但何氏也没有这样对待她。
姚氏停下用瓢往猪食槽里挖猪食的动作,吱唔了一句。“婆婆……她人……比较严厉。”
过了好一会,她可能也觉得这种说法说不过去了,才又低声说了一句,“婆婆她……嫌……嫌我不会下蛋。”声音很小很低,但林青婉还是从其中听到了一丝哽咽。
下蛋?
林青婉愣了好半响才反应过来,这个意思是不是说的是何氏没有生出男孩儿来?
她顿时有些恍然大悟了,这才想起何氏只生了两个女儿,而那两个小丫头也跟她们爹娘一样很少说话,小小年纪就很懂事的样子,在家里几乎没有存在感。
而大房则是有三个儿子。
这是不是就是每次何氏让王氏做什么王氏总是推三阻四的原因?因为腰杆比较直?而且王氏还总喜欢把手里的事儿推给姚氏做,姚氏也不抗议,总是一声不吭的接过来,整个人跟没脾气似的……
想明白后的林青婉,顿时心里不是滋味儿极了,但她也想不出来安慰姚氏的话,只能低声的说了一句,“三弟妹别着急,总是会有的。”
重男轻女这种思想自古以来就有,即使到了21世纪那个年代,这种思想也没有根除,更何况是在现在这个社会。
姚氏低着头苦笑了下,也没有说话。
两人喂完猪后,就去前院喂鸡了。
鸡食也简单,就是野菜剁碎了拌些麸皮。
这些野菜一般都是姚氏的两个女儿杨二妞、杨三妞去外面挖回来的。每天吃了早饭两个小姑娘就手拉手出门,一人挖够一篮子才回来。
想着姚氏的两个女儿,一个5岁,一个才4岁,年纪小小就知道出去挖野菜回来喂鸡,而王氏的那几个儿子,大的10岁,还有一个9岁,最小的4岁,天天就知道跑出去疯玩。
但何氏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对出去疯跑的态度纵容,对那杨二妞和杨三妞却是异常严厉。
林青婉默然了。
作者有话要说: ~~面面没有想到居然有这么多小天使会来安慰面面,顿时满血原地复活了有木有~~~~~
~~~o(n_n)o谢谢亲们的支持~~~~哎呀,面面话都不会说了~~~~~
☆、秋收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林青婉渐渐习惯了杨家的生活模式,也习惯了何氏三五不时的找碴挑刺。
毕竟她现在新婚不久,也不存在能不能‘下蛋’的问题,只要她平时把家里该做的事都做好,何氏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至于何氏的没事找碴,她一般都是视若无睹,要么就是听之任之,再不行了就是老实认错态度良好。
何氏拿她也没办法,一拳打到棉花上的遭遇,在这个二儿媳妇身上是屡见不鲜了。时间长了,何氏也不会自找气受的去找林青婉的麻烦,更何况很多时候她还是要顾及一下老二感受的。
何氏这人虽然混虽然不讲理,但是还是知道老二很是稀罕他这个狐狸精媳妇儿的。你说他可以,怎么说他都不吭气,但是你说他媳妇儿不行,有好几次何氏说林青婉,就看她二儿子一脸想发火的样子。
何氏不是开窍了,懂得心疼儿子了。而是她是知道家里的进项还需要靠着杨铁柱,你把他惹火了,再让他上山他直接甩头走人理都不理你。
所以何氏对林青婉一直挺宽容的,很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里有对姚氏的时候那么刻薄凶恶。
要不怎么说呢,古代女人的社会地位看自己的男人。男人争气了,别人也会顾及一些,这个道理不光在家里,在外面也是通用的。
而林青婉和姚氏,两个人都是性子温柔,为人宽容温和,也不容易发生什么矛盾。长时间的相处下来,倒也渐渐的处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情分来。
至于王氏,林青婉也是相处久了才发现,原来她也是个极品。
刚开始她顶多认为王氏有点懒,何氏让她做个什么她都是磨磨蹭蹭推三阻四的,还有就是脸色总是阴阳怪气的,尤其是她和姚氏一起互相帮把手的时候。
到后来才发现王氏这个人着实令人讨厌。
平时轮王氏做饭了,她不是喊姚氏帮忙就是喊她帮忙。刚开始她不清楚王氏为人,心想大嫂让帮下忙,就帮下忙呗,倒也没什么。
可是后来每次轮王氏做家里的事了,她就喊人帮忙,不是让你帮她喂猪,就是让你帮她喂鸡,要么就是让你帮她去菜园里浇水施肥啥的。
如果她要是真的忙不过,别人也可以理解。关键有好几次王氏喊林青婉帮她喂猪的时候,林青婉都发现王氏居然跑去睡觉了,顿时心里就像吞了苍蝇似的那般恶心。
然后王氏下次再喊她帮忙,她就不去了。
这一下轮王氏不高兴了,见到她就阴阳怪气的刺她。说她不敬尊长,当嫂子的喊她帮忙居然推脱,说她娇贵谁都叫不动她……
林青婉也不是个软包子,可以任人捏。每次王氏拿话刺她,她要么是不理她,要么就是顶回去。
两人争过几次嘴后,渐渐的除非必要,谁也不跟谁说话。
……………………
转眼间就入秋了,杨家的人渐渐忙起来,因为地里种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开始分批收割了。
落峡村这里属于偏北地带,气候寒冷,庄稼都是一年一熟的那种。所以秋天也是落峡山附近十里八乡村民最忙碌的时期。
对于地里的庄稼,林青婉从上辈子到这辈子都不是很熟悉,也分不清大熙朝哪里种什么哪里不种什么。她只知道落峡村这一片地里都是主种小麦、高粱、蜀黍、糜子、玉米的,油菜也种一些,但是这里的人家都种的少,榨出来的油够来年一年家用就可以了。
这里没人种稻子,可能土地不适合吧,也很少有人吃大米饭。如果想吃也可以,镇上的米铺就有卖的,只不过会比其他粮食贵上一些。
这里的主食就是高粱米、黍米(小米)、糜子米(类似小米,比小米大一些,俗称黄米)、还有玉米面。至于小麦这里种的人倒是挺多,但是白面属于细粮,庄户人家舍不得自己吃,都是种了卖钱的。
杨家先收割的是小麦,等小麦收割完了,接下来就是高粱、花生、蜀黍、玉米和糜子等其他别的作物。
到了秋收的时候,杨家人都是大人小孩一起出动的,除了何氏和杨二妹留在家里做饭顺便看着几个还小的孩子,包括大房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子都必须去地里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