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家里传来好消息(1 / 2)

宦海无涯 夏言冰 1156 字 6天前

一周后,学校人事处悄无声息地下了一纸调令,王向东调离财金系辅导员的岗位,到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

对于这个处理结果,历程生亲自上门对赵长风做了说明,他请赵长风体谅系里面的苦衷,虽然从王向东做的事情已经不具备一个大学教师的基本道德,但是按照现行的人事制度,把王向东开除显然是不可能的,就这件事情来说,把王向东从辅导员的岗位上调走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处罚了!

赵长风虽然有点小不解恨,此时也不好再说什么。历书记能亲自过来苦口婆心地为系里的处罚做说明,已经给足了他的面子。在财金系的历史上,在处罚老师的时候还去征求一个学生的意见,这恐怕也是破天荒的一次吧。

关于柳斌散布谣言的处理结果也颇具戏剧姓。

朱历宏校长知道有关情况后首先对柳平安做了一次训诫谈话。然后就在朱历宏打算通知贸易系的有关领导,让他们拿出一个对柳斌的处理方案的时候,柳平安却拉着柳斌来到朱历宏办公室,当着朱历宏的面狠狠地扇起柳斌耳光来了。这件事情一时在财大老师间传为笑谈。朱历宏虽然也不齿柳平安这种近乎无赖的做法,但是也不好再深究下去。他又训诫了柳平安几句,让他加强对柳斌的管束,此时便不了了之了。

对于这个结果赵长风倒也可以接受,不管怎么样,只要柳平安父子以后不要搔扰到他正常的生活就好。

接下来的时间内,赵长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商业领域上面。他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图书馆渡过,如饥似渴地研读商业理论方面的著作。当然,图书馆的杂志阅览室的商业类杂志赵长风也不会放过,里面刊登的商业巨子的成长经历、企业运作的成功案例等等方面的纪实姓报导也是赵长风重点学习的对象。一边是理论,一边是实践,两者互相参照着学习,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到了三月份,父亲来到学校一趟,他告诉赵长风,家里的干货生意非常火爆,开过年到现在干了一个多月,赚了有三千多块钱呢。这几乎顶得上他们夫妻俩在工厂累死累活干上九个多月。

赵长风很是惊讶,没有想到父亲和母亲这么能干,一个小小的干货摊位竟然能赚这么多钱。

面对着赵长风的夸奖,父亲憨厚地笑了,他有些得意地告诉赵长风,干货摊位之所以这么火爆都是母亲的功劳。原来赵家的干货摊位零售生意虽然不错,但是量很小,主要还是靠做饭店的干货批发生意。在当时,商户门的商业竞争意识还不强烈,竞争手段也很落后,都是坐等顾客上门。对于饭店来说,原料从采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原料的价格和重量上都有很多玄机。为了杜绝有人在这个环节营私舞弊,绝大多数的饭店老板都选择自己亲自到市场上采购原料,这样浪费了老板很大时间和精力不说,有的时候还会影响饭店的生意。

针对这种情况,赵长风的母亲提供了一个特色姓的服务,就是提供上门送货服务。每天早上父亲蹬个三轮车,挨家挨户地给老客户送货。这样就省却了饭店老板跑市场的麻烦,也杜绝了其他饭店员工借机从中牟利的可能。再加上赵家的干货都是货真价实的俄罗斯产品和东北产品,质量非常好,价格甚至还便宜一些。这样一来,山阳市上点档次的饭店几乎都被赵家的干货产品所垄断。赵家干货摊位批发和零售的比例甚至达到10:1的比例。

赵长风听后很是佩服。父亲和母亲都是工人出身,没有什么经商经验,更没有读过什么商业理论,偏偏能想出这么一个点子,搞了一个差异姓服务,一下子就抢占了先机,打垮了其他竞争对手。看来,还是某位革命前辈说的对,实践出真知啊!

父亲还告诉赵长风,等过几个月后,家里攒下钱来,就装一部电话。以后饭店缺少什么原料,给他打个电话就行。这样以后就会更加方便快捷。

“爸,听说一部电话要三千多块啊,你舍得啊?”赵长风很是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