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周的准备时间匆匆过去,转眼,就到了苏苗苗下乡的日子了。
苏苗苗被分配的下乡地点还算不错,就在离省城不远的东海市,望安县下面的红星公社。具体会分到哪个大队,还要等到了公社才能知道。
这一天一大早,老苏家的人就都起来开始给苏苗苗收拾东西。
苏解放给的钱和票被放在由陈爱芳亲手缝制的鞋垫里,此时正被踩在了苏苗苗的脚下,保证不会遗失;陈爱芳厂子里分的罐头则被放在了行李包的最里边,压得严严实实,分量十足;苏禾禾拿来的麦乳精跟罐头放在一起,满满两罐,苏禾禾在苏苗苗应诺言去百货商店给她宣传了一番善良亲人的性格后,还承诺等喝完了还给她寄!苏爱党的布料和苏卫国的冬衣暂时都还没有到位,得等到过阵子才行。不过在苏解放的见证下,两个人都保证,入冬前布料和衣服还有棉鞋,都一定到位。
于是,苏苗苗背着满满干粮的行李包,踩着“价值不菲”的厚鞋垫,斜挎了一个水壶,穿着一身符合时代的军装,头发编成了两个麻花辫,自以为英姿飒爽,实际上还是那个黑瘦小豆苗模样的,准备出发了。
老苏家的人看着苏苗苗,和不远处已经陆续有下乡知青坐上去的大卡车,心里也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滋味。或许是松了一口气,少了苏苗苗这个不断以威胁薅羊毛的人,今后的生活就能恢复往日的平静。又或许是真有几分惆怅与伤感,毕竟是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孩子(妹妹),哪怕如何不喜欢不在意,也还是会在离别时感到些许的难过。
这一别,可能就会像是苏为民那样,几年都再见不到了。
苏解放作为一家之主,对这个小女儿曾有过忽视不喜,也产生过愧疚不安。但终归她也是自己的孩子,身上流的,是自己的血脉。
他伸手拍了拍苏苗苗的肩膀:“在乡下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儿就写信回来,你大哥四哥也会给你寄东西过去的。”
“我会的。”苏苗苗点了点头。
她逐一和苏解放他们拥抱告别,心里的酸涩也越发明显。这大概是原身残留下的,最后的情感吧。谁能想到,一个还有两个月就到十五岁的孩子,竟从未得到过父母与兄弟姐妹们的一个拥抱,与真诚涌现泪水的目光。
在情绪渐退后,苏苗苗不再留恋地转身上了卡车。身后,苏解放一行人还站在原地,苏苗苗回头看去,只觉得随着他们身影的越发模糊,那哽在心头的难言苦楚也跟着彻底消散了。
“再见!”苏苗苗挥了挥手。
再见了,老苏家的人。
再见了,苏苗苗。
苏苗苗所在的北平省离东海市并不算太远,但比较麻烦的是,坐卡车需要倒几次车才能抵达她的目的地,红星公社。
上车后,苏苗苗选了一个角落的位置坐下,开始安静地观察车上的其他人。
这些人大多都是工人干部的子女,看上去的精神面貌都很是不错,满是胶原蛋白的脸蛋,是青春的象征。穿着也很整洁。只是对下乡这件事,每个人流露在脸上的神情却大不相似。有的面露彷徨,充满对未知的不安、有的神情紧张,紧紧攥着手里的行李,表现得很是抵触、也有的围坐在一起,偷偷抹着眼泪……世间百态,似乎都在这一辆卡车上体现了出来。
苏苗苗想,如果不是她知道在两年后就能恢复高考,紧接着就是知青返城这件真实发生并被写在历史书上的事实的话,她或许也是这其中彷徨、无措又忍不住暗自哭泣的一个。就像是原主,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推出来直面未知的人。
也不知道这群人里,会有多少人能坚持等到两年后曙光的到来,把握住随曙光一同出现的机会,而又有谁,会变成之后回城也仍游离在城市之外的人。
就在这时,一个年纪较大的短发女孩子和身边的人开始聊起了天。声音不小,足够车上每个人都能听到。
“我听说,下乡了就很难再回去,我家邻居的姐姐就是,几年前下乡,到现在都不能回来,去年过年的时候回来探亲,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了,看上去像是老了十岁不止。”
这话一说,让很多人都跟着应和。
“我二哥也是,他两年前下乡去了好远好远的葡江,两年了,我都快忘了他长啥样了。”
“我也听说!说乡下都吃不饱,几年都吃不到肉,还要下地干活……我家都是吃商品粮的,从来没有挨过饿……”
“呜呜呜呜,我不想下乡……”
随着一个原本就在偷偷抹眼泪的女生负面情绪的扩大,车上的所有人都跟着一起陷入了低落。
苏苗苗坐在靠近车头的角落从始至终都没有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