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的领导是变革的绊脚石(2 / 2)

任正非所提倡的减员增效,是指尽可能地发挥出每一名员工的能力,以最少的人力收获最让人满意的结果。对于企业来说,是否应采取“减员增效”的措施还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来决定,因为减员有时未必能增效,还需要企业承担一定的风险后果。

举例来说,减员后企业可能要面对这些风险:

首先,是关键人才、重要技术、商业秘密的流失风险。

许多企业在裁员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工成本上,对员工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视而不见,没能像评估机器、房产、专利等财务资产一样评估员工的价值,结果裁员中丧失了一些对企业的发展富有价值的人才。尤其是结构性裁员中,企业的一些部门甚至整个事业部会因业务调整而被砍掉,大量优秀员工往往随之被解雇,他们所掌握的企业生产管理技术、客户关系、商业秘密随之流失。当企业度过一时的困难,回头需要扩充人员时,却发现那些具有潜力的员工已为他人所用,削弱了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实施操作与内部公平风险。

在裁员目标人员确定、员工总量变化、裁员过程控制、裁员赔偿、裁员方式方法选择实施操作的各个环节和技术上都存在一定风险。如果企业在裁员的政策、规则、标准、程序以及操作上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员工,不能维护被裁员工的合法权利,则不仅会造成被裁人员的争辩、反对和联手抵抗;而且最坏的情况是,留任员工自危、焦虑、意志消沉、对企业不信任而士气低迷。有研究资料显示,如果裁员使部门规模缩减一半或三分之二,或使留任员工的工作负荷增加到以前的两至三倍时,员工就会表现出保守、恐惧、畏缩或麻木等消极反应。

再次,是要素资源匹配度低,投入与产出不统一风险。

企业绩效的提升乃是投入与产出的统一,裁员只有在企业经营绩效的稳定或增长时才有意义。在减少人力资源投入的前提下,改进或提高企业绩效的根本路径,得依靠提高人、财、物、技术、信息等要素资源的集合优度,依靠从资源投入到成果产出的转化效率提高。实践中,有不少管理者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节省人力成本或人力资源使用上,不去花气力相应提高要素资源的匹配优度和资源到成果的转化效率,结果往往陷入裁员先行(或单行),投入与产出不统一,减员难以增效的系统风险之中。

最后,企业“软”实力受损风险。

许多企业的裁员行为着眼于企业财务资产、资源、技术效率、利润率等硬实力的提升,到头来却往往由于损伤其形象、口碑、品牌、影响力、文化、传统、行为规范、心理契约等“软”实力而无助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企业裁员时,应认真把握企业自身一贯奉行的价值观念、管理方式、行事风格、企业文化等软实力。企业降低软实力的损失并不亚于硬实力降低的损失,而且是长时间难以弥补的。

裁员举措在一定环境、条件和时间下,确实能给企业有针对性地摆脱困境带来积极效用,但同时也给企业留下一些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企业的经营环境和业务情况发生变化,当运营状况超越裁员的原有前提和边界时,它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就开始降低、扭曲,甚至走向反面。因此,裁员策略往往潜藏着短期脱困与长期发展相冲突的风险。这就告诫我们,裁员无论何种原因都应当始终基于企业的竞争环境、发展战略、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发展变化需要。